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宁夏中考改革方案解读
东莞中考改革方案解读
阳泉中考改革方案解读
盘锦中考改革方案解读
幼升小,小升初,初升高 暑假,这些学生该如何“衔接”?
2016-07-12
宁波日报
关注掌上高考

  核心提示

  今年9月,朋朋就该上小学了。昨天(7月10日),朋朋妈心急火燎地打电话过来询问:“身边好多幼升小的孩子都给送进了幼升小衔接班,有没有必要去上这个衔接班?不去的话,我家儿子会不会输在了起跑线上?”

  其实,同朋朋妈一样,对于要不要送孩子上衔接班,很多家长都困惑不已。昨日,记者上网搜索了一下有关衔接教育的培训班信息,结果发现各个学龄段的衔接教育班应有尽有,招生广告打着“让你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让你孩子尽快转变角色”……从幼升小,到小升初,再到初升高,培训班价格不菲,但相当火爆。有些衔接班入读门槛还相当高,非名校学生不收。

  面对五花八门的招生广告,家长们不由心生困惑:到底该不该送孩子到培训班接受“衔接”培训呢?

  对此,宁波艺术实验学校校长陈伟忠指出,现在不少家长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跟风现象比较严重。在课外报了很多培训班,唯恐不学,到时就跟不上了,就落后了。可是,提早学,就一定好吗?陈伟忠认为,这种盲目的培训,很可能导致家长们所不愿看到的结果:“赢在当下,输在将来!”

  幼升小,小升初,初升高,这些处于衔接段的学生究竟该如何衔接?近日,本报记者就这一问题特别采访了宁波市多名从教经验丰富的小学、初中、高中老师。

  幼升小:

  如何教育和引导我们的孩子,使他们能自信、快乐地从幼儿园小朋友转型成为一名光荣的小学生?使我们家里的小小读书郎,能够快快乐乐上学堂?

  宁波艺术实验学校副校长陈舒恩是一位有着19年教龄、教过五届一年级的资深教师。“学校最不主张学生提前学习拼音、机械识字、参加小学数学培训。”她提醒家长们,这个暑假,要着重培养孩子的五大习惯。

  1、良好的作息习惯

  要适当调整孩子的作息时间,每天7:00左右起床,20:30就寝。暑假在家适当缩短午睡时间。晚饭前后与孩子共同商量一些活动内容,如体育锻炼、画画、弹琴、玩玩具、看书等,动静搭配,使孩子每天的生活富有节奏,与小学生的生活相接近。

  2、自己收拾东西的习惯

  生活自理能力比较弱的孩子,就会缺失这些基本的能力和习惯,就会出现为了找一本本子花半天没找到的现象。经常丢三落四,最后苦了家长。所以,假期里要教孩子学会整理自己的玩具、物品,进行分类摆放;再教会孩子在绘画、看故事书和学习结束的时候将物品收拾好,从哪儿拿的,还放到哪儿去;学会整理自己的小书包,大书、小书、练习本怎么放、怎么找。记得几年前有个浙江省高考状元,他的经验之谈就是,所有的事情都井井有条,能在一分钟内找到摆放的物品。生活中能有条理地整理东西,这个能力和习惯如果能迁移到学习上,就能很好地整理所学的知识。否则一定是一团乱麻。

  开学后还要让孩子养成每天上学前根据当天课表检查学习用品的习惯。

  3、做事专注的习惯

  儿童教育专家认为,孩子只有先形成一种专注的习惯,才有可能在日后对自己的事业全身心投入,不会被其他事情所干扰。培养学生专注的学习习惯对一年级孩子来说是最为重要的。目前从一年级的课堂上来看,有的孩子上课听讲的专注时间几乎能达到40分钟,思维始终围着老师转。这样的学生只能占到一个班的10%。但有的孩子只能听10分钟,还不是连续的,需要老师不断地提醒。学生在写字做题时,有的学生能始终如一地专注地写,有的学生则常常不是东瞅西望,就是停笔发呆,快的孩子十分钟完成任务,慢的一个小时。培养孩子专注习惯的最好方法,还是让孩子爱上阅读。另外,拼图、乐高、练字、下棋、魔方……都能培养孩子专注的习惯。

  4、独立思考的习惯

  常见到这样的妈妈,孩子从早晨一睁眼,到晚上闭上眼睛睡觉,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卡在母亲的手里,妈妈告诉他们什么时间该干什么,学什么。时间长了,孩子没有了自我,丧失了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点是最可怕的。一个人智力水平的高低,主要通过思维能力反映出来。孩子学习有双重的目的:一是掌握知识,二是发展思维技能。大多数父母和教师往往只注意前者而忽略了后者。

  5、阅读的习惯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孩子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家长不要只看眼前孩子的成绩考了多少分,他学会了多少字,会算多少题,培养孩子应该从长远的角度去考虑,几乎所有的优秀学生都有着共同的好习惯,那就是阅读,大量地阅读。读书是所有功课植根的土壤,它的贫瘠与丰厚,关系到孩子一生的发展。建议暑假里,家长们能坚持每天亲子阅读20分钟。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