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宁夏中考改革方案解读
东莞中考改革方案解读
阳泉中考改革方案解读
盘锦中考改革方案解读
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
2014-11-26

  语文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阅读分析理解能力。可以说语文是一种学习工具,是学好其他知识的基础。

  新课程改革提出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如何激发学生,让他们变被动为主动,可以说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应该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一个好的学习习惯会陪伴人的一生,作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从细微之处,从潜移默化中向学生传递,因此我认为培养语文学习习惯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首先是听和看。这是人接纳事物的基本方式,在语文学习中这两点尤为重要。试想鲁迅先生没有听过“叫天子”的歌声,没有看过“黄蜂”的肥胖,怎么写得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呢?如果沈复没有看过夏蚊的飞舞,听过雷鸣般的蚊叫,怎么写出《闲情记趣》?实际上,我们所说的听和看就是让学生养成细心观察的习惯。只有自己听过、看过才会对课文内容加深理解,不用去凭空想象。写作表达才不会空洞乏味。比如在做景物写作练习时,我让学生换个角度描写西藏,从色彩上入手,用明丽、鲜艳的色彩去诠释故乡的美丽。很多学生用蓝、白、红、绿等颜色画出了西藏的风景、风俗、宗教、自然等特点,改变了以往的写作局限性,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第二是读。这里的读不仅是读课文,而是读所有用文字表达的作品,报刊、杂志、书籍、漫画甚至电视节目。我们知道青少年的记忆力是非常好的,阅读量的增加必然会增加学生的知识量,拓宽他们的思维,丰富他们的视野。这样学习课本中不同类型的文章就更容易了。同时,读的内容多了,学生自然就知道哪些值得细读,哪些只需粗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会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是非观也会随着阅读内容而日益明朗。阅读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语感,针对藏文班学生还可以改变他们的语言表达方式,提高汉语表达能力。

  第三是说。在藏文班教学中,总有学生开不了口,表达不清楚。在这种习惯培养过程中,教师就要充当领路人了,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强迫”不爱发言的学生起来发言,就算是一个词、一句话也行。久而久之“强迫”就会变成“自愿”。同时老师还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因为真正一言不发的学生是极少的,大部分学生只是一时畏惧,爱表现才是他们的特点。开口说后还要培养学生自由说,也就是要学会举一反三。当我讲授《枣核》一课时,说起文中人物用枣核传递思乡之情时,让学生联系实际,看他们会把什么与故乡联系起来。结果是让人欣喜的,有的学生说到了酥油茶,因为它有家的味道;有的学生说到了藏香,因为那是家的气息;有的学生说到了烧着牛粪的火炉,因为它点燃了家的温暖……这些答案是我预先没想到的,学生也因此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因此教师一定要给学生说的机会,这些活跃的思维不表达出来就会消失,这对于汉语表达较弱的藏文班学生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是写。这是学生普遍比较头疼的问题,很多学生苦于没内容可写,无话可说。要把写作变成习惯,必须以前三点为基础,注重日常积累,自己看到、听到,才会有真情实感。大量的阅读才会使写作内容更丰富,更动人。培养写作习惯就要经常写,随时写。尤其是在课堂上,讲完课文,联系实际,马上把感想写下来,把好词好句记下来。日常的随笔练习就会成为作文的题材。教学中教师需要从旁指导,让学生学会捕捉灵感,学会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写下来,把自己遇到的人、事记下来,形成写作的习惯,建立写作的储藏库,写作就变得容易了。例如一次上课时间,正好突降春雪,学生都很兴奋,注意力无法集中,于是我干脆让他们专心观察雪景,课后写出高原独特的春景,很多学生有感而发,作文写得真实美丽。

  总之,习惯是一种经过长期坚持而最终形成的行为。这种习惯需要日积月累才能达到,所以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语文教学才会更上一层楼。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