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宁夏中考改革方案解读
东莞中考改革方案解读
阳泉中考改革方案解读
盘锦中考改革方案解读
“小一”热词全解读 家长应该如何陪读
2014-08-20
关注掌上高考

  前段时间,一则“小一语文课本进行优化”的消息引发家长热议,究竟“课本优化”会对“小一”新生带来哪些变化?开学前夕,“小一”生和家长又需做好哪些准备?为此,晨报《教育周刊》将于近两期特邀本市教育行政部门人士、学前教育专家和小学校长全面解读“零起点”等“小一”关键词。

  ■权威声音“教材优化”将会带来哪些课堂变化?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副主任谭轶斌表示,教材的优化带来的是识字量、带读字量和书写量的减少,这有助于教师适度放慢教学节奏,引导学生“渐进”式地适应、融入小学的学习生活,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同时,“教材优化”之后,教学时间更充裕。一方面,教师的教会变得更为从容,指导更为到位;另一方面,学生的学会更充分,如有充分的时间练习汉语拼音的拼读、静心读课文、参与识字游戏、小组交流讨论等。师生、生生互动机会增多,有利于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的效益的提高。

  谭轶斌还透露,“教材优化”后的另一大变化在于,教师会更加关注学生在识字、写字、朗读、倾听、交流等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习惯、态度等,适时进行点拨指导。如:读书习惯,教师会给予让学生更充分的时间练习和交流,并进行及时的指导。再如,写字习惯的养成,老师在课堂上有时间会做更多的单个指导,并加强巡视,持续关注学生的正确读写姿势的养成。此外,教师还会根据学生实际,推荐适合低年级学生阅读的材料,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会开展各类学科活动,如讲故事比赛、识字大王评比、阅读小达人评选等。这些学科活动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好地培育学生对母语的热爱之情。

  ■专家解析 正确理解“零起点”政策的涵义

  上海市学前教育研究所所长郭宗莉指出,“零起点”并不是“零准备”。它的目的是要求家长在孩子入小学前不要对孩子过多进行学科类知识的所谓“准备”,更不必提早学习小学的学科知识。对于“零起点”的认识不能陷入认为“幼儿园什么都不教”的另一个误区,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虽然是两个不同的教育阶段,但分别承担着对孩子不同成长阶段的教育任务。提出“零起点”教育,惠及所有入小学的孩子,能帮助他们顺利快乐地进入小学学习生活,“零起点”的核心内涵是遵循幼小过渡期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注重孩子心理发展连续性与阶段性发展的特点,科学地、实质性地把握好孩子学习成长每一个阶段的教育特性,符合孩子长远发展的目标。

  家长和孩子共同做到“无缝衔接”

  幼儿园“幼小衔接”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注重幼儿心理品质的培养,主要体现在儿童的社会适应性发展和抽象逻辑思维发展。在“幼小衔接”过渡阶段真正实现让孩子顺利适应转折和变化,家庭教育也至关重要。用一句话来概括:家长要“关心孩子,了解孩子,鼓励孩子”。

  关心孩子,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与孩子共同迎接新的学习生活的到来。把幼升小作为孩子的“大事”(而不是家长的大事),就此事与孩子有情感交流。建议:(1)家长可与孩子就升小学这个话题进行平等交流和讨论,如以自身回忆引发孩子对小学生活的憧憬和向往;(2)凡是与孩子入小学有关的活动,主动与孩子协商,倾听他的想法,鼓励孩子积极参与;(3)与孩子一起去熟悉了解孩子就读小学的环境,针对孩子生活、活动的行为和习惯的养成,指导孩子认识新的环境以及如何独立应对。

  了解孩子,就是要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孩子的行为。一是了解孩子社会适应性发展中还有待培养的品质,如独立意识、规则意识、任务意识、人际交往和主动性等,平时在生活中可以循序渐进地调整孩子的作息时间,包括对孩子自行完成事情的时间有限定等;二是关注孩子的学习行为和兴趣取向,了解孩子的智能发展与活动水平,尤其是幼儿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男孩女孩的培养也可有所区别:男孩可在语言方面多下功夫,通过发挥男孩在逻辑思维方面的优势,来带动言语机能,学会据理力争,提高表达能力。女孩则应注重提高她们的空间能力,尤其通过头脑中表象对空间事物的把握和操纵,如玩魔方、七巧板、拼搭类玩具,为以后数学机能发展打下基础。

  鼓励孩子,是要家长能很好地倾听孩子的表达,然后让孩子明白为什么得到鼓励。对孩子放手,创造机会让孩子以自己的方式去尝试解决问题,是鼓励孩子最好的方法。家长可以用“你已经长大了”“你是可以的”等赞赏评价,伴随孩子自信地跨进小学。

  ■连线校长 开学前夕,校长支招如何做好准备

  暑假还剩十多天,“小一”新生应做好哪些物质和心理上的准备,以更好地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和生活?对此,虹口区民办丽英小学校长孙幼丽表示,如今多数小学都会在开学伊始设置“幼小衔接”的准备期,帮助孩子尽早进入学习的状态,因此家长不要过于担心孩子是否会不适应。

  嘉定区实验小学校长花洁提醒家长,在为孩子作幼小衔接时,帮助他们养成优良的学习习惯、培养学习兴趣等,远比一味地灌输知识要来得重要。比如说家长可以培养一下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让他们可以独立地在一段时间内专注地做某一件事情。

  花洁补充说,“对一年级新生来说,毕竟和幼儿园生活的反差是极大的,没有午睡、一堂课35分钟等‘新规’等都会让小一新生在最初的几个星期产生‘水土不服’的反应,于是不少孩子一放学就累得饭也吃不下了,直呼要睡觉了,家长就心疼地立马端茶送水……这类都是错误的示范。”花洁建议:“要让孩子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家长就要配合学校、帮助老师调整孩子的生物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千万不要让孩子有一放学就有‘从地狱到天堂’的感觉,久而久之势必会形成厌学心理。”

  家长如何做好“陪读者”

  “小一”新生家长常担任“陪读”工作,他们应如何更好地扮演“陪伴者”这个角色?花洁指出,家长扮演“陪伴者”角色的时候,更多的应该是去观察,而非占主导地位。很多孩子一放学,家长都会立即要求孩子“汇报”,比如今天老师教了些什么,有什么作业需要完成等。这无形中就让孩子产生了依赖心理,似乎学习这件事情是由自己和家长共同完成的。于是孩子不会主动、积极地去思考,就因为有了家长这样一道“保障”,哪怕自己完不成,家长也会给自己想办法“兜圆”。这显然不是家长所想要得到的结果,最后还要责怪孩子不独立自主,其实责任在自己身上,这点很多家长往往都意识不到。

  其实,孩子的潜力往往比我们想象的要强大得多。家长首先要把自己的角色转换过来,所谓的“陪读”其实并非不可或缺,更多地应该表现为陪伴与支持。在孩子阅读、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尽量让他们独立完成,不要打扰,可以在旁观察,发现有问题后再和孩子沟通,并作进一步的调整,这样一定会比“大包大揽”有效得多。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未标题-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