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宁夏中考改革方案解读
东莞中考改革方案解读
阳泉中考改革方案解读
盘锦中考改革方案解读
2016年西宁城区小升初招生分配政策问答
2016-08-09
西海都市报
关注掌上高考

  一问:2016年小升初毕业生是如何录取分配的?

  答:2016年小升初招生按照“对口入学”与“划片入学”、“条件入学”与“调剂入学”相结合的原则分配。

  第一批对口入学。城郊九年一贯制、十二年一贯制学校的小学毕业生对口直接分配到本校初中部;城郊小学毕业生依据服务半径,整体对口分配到与现在就读小学相临相近的中学。

  第二批划片入学。无法实现对口入学的区域,以毕业生和法定监护人户籍所在地与实际居住地一致为依据,实行划片入学,当学区范围内符合条件毕业生人数超过招生计划数时,按照“户、房一致优先”原则,将毕业生与父母户籍一致、住自有产权房且符合落户年限(迁户有效时限应在小学毕业生毕业上一年12月底之前完成)的优先录取。其他迁入的毕业生由教育行政部门相对就近调剂入学。

  第三批条件入学。具有西宁城区户籍,并符合条件入学政策的小学毕业生,相对就近分配到委托监护人房产所在的学区。

  第四批调剂入学。具有西宁城区户籍,其居住地与户籍住址不一致(含拆迁所致)、户口簿户主与毕业生为非法定监护人、户籍迁入时间不符合规定的小学毕业生,相对就近调剂分配到学位不满的学区。在西宁城区就读小学且符合政策的非本市城区户籍的流动人口小学毕业生,确保在城区公办初中学校入学前提下,调剂分配到学位不满的学区。

  二问:2016年小升初招生分配有哪些变化?

  答:2016年西宁市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招生录取分配工作机制。实现了毕业生基本信息由学籍库自动生成、入学信息网上采集确认、生源分布统计、片区划分、统筹调剂等环节自动化、信息化,使招生分配整个环节更加科学、精细、可监控和查询,营造了公开、公平、公正的招生环境。

  变化一:“三库”无缝对接,确保招生过程公开、透明。充分发挥全国中小学生学籍管理系统的作用,提高对义务教育招生秩序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实现分配号与学籍号的一一对应,完成六年级毕业生学籍管理系统、小升初招生分配管理系统和七年级新生学籍注册管理系统的无缝对接,2016年小升初在网上报名、网上信息采集的基础上推进网上录取、网上学籍注册。即录取结果生成后自动进入中小学学籍管理系统,各初中学校在学籍系统内,依据分配结果进行一对一的新生报名注册,凡是不通过招生分配管理平台录取的学生无法注册学籍,从源头上保证招生行为规范有序。

  变化二:“两稳定两一致”,进一步完善随迁子女入学条件。在西宁城区就读小学且符合政策(法定监护人在西宁城区有一年以上合法稳定职业和一年以上合法稳定住所)的非本市城区户籍的流动人口小学毕业生,依据国务院《居住证管理条例》和西宁市《外来流动人口适龄儿童少年来宁接受义务教育入学管理暂行办法》。以法定监护人合法的居住证和实际居住地址(房产证或房屋租赁登记备案证明)相一致为依据,调剂分配到辖区学位空余公办学校。

  变化三:部门联动审核,确保毕业生入学信息真实、准确。义务教育招生录取分配主要依据是毕业生户、房信息。户口和房屋信息认定需要五个环节审核。首先,毕业生本人或家长按要求在网上如实详细填写《2016年西宁市城区小学毕业生升学报名登记审核表》,并由家长确认签名;然后,班主任审查毕业生相关证件(户口簿、房屋所有权证、拆迁协议等),同时深入毕业生家庭调查;其次,由各区教育局对小学核查的结果复查;再次,由西宁市教育局组织四区复查小组对热点学校周边小学毕业生入学信息详细复查;最后,由西宁市教育局联动组织人事、公安、房产、国土等部门对毕业生及其法定监护人户籍、房产、监护条件等核心因素严格审核。对提供虚假入学信息的毕业生依据招生分配政策取消其划片入学资格,按调剂生处理。情节严重移交公安部门处理。

  变化四:数字影像技术,确保小区全覆盖、无死角,招生片区划分更合理、科学。近年来,西宁城市规划、小区建设带动了大量人口迁移,出现了新旧户口地址、房产坐落地命名不一致的现象,为义务教育招生片区划分带来了很大困难,2016年教育行政部门与国土测绘部门联动,实现了城区房产矢量图、招生片区和最新影像图精确叠加,提高了招生片区划分合理性和统筹性。

  变化五:片区动态调整,确保各初中学校周边生源大致均衡,适龄学生能整体相对就近入学。鉴于部分区域人口分布和学校布局具有不均匀性,街区形状具有不规则性,就近入学并不意味着直线距离最近入学。每年教育行政部门都要根据适龄学生人数、学校分布、所在小区、学校规模、交通状况等因素,按照确保公平和就近入学原则依街道、路段、门牌号、村组等确定的划片范围,只能确定相对合理的招生范围,确保适龄学生整体相对就近入学。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