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京一所名校的“小升初”考试,上千名家长蜂拥送考的震撼场面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而在此前不久,郑州也有近4万小学毕业生争先恐后为进入名牌中学参加考试。
近两年来,从中央到地方一直在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免试就近入学,但“新华视点”记者在广州、上海、南京等城市调查发现,多地仍频频出现“小升初”赶考现象,一些民办名牌初中和外语学校更成为择校的热门之选。
名牌初中招生比例达14∶1,为规避政策花样翻新
从2014年至今,教育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推动“小升初”免试。
全国各地也大力规范“小升初”招生。如北京取消共建,实行划片入学,广州叫停公办外国语学校和民办初中笔试招生。可是,今年,各地的“小升初”还是出现了各种乱象。
——一些民办初中为“掐尖”举办考试。
在郑州,近4万小学毕业生参加了6月27日、28日举行的郑州市区民办初中“小升初”阶段性评价,一些热点民办初中的参评学生和招生计划的比例高达14∶1。
在广州市,教育局规定,民办初中必须从7月1日起接受报名。然而在此之前,很多民校已经开始“暗招”。一些家长告诉记者,多数民校根据各类杯赛的排名招收学生,还有一些则借助培训机构组织考试进行招生。早在6月25日前后,很多孩子已经收到热点民校的录取通知。到了7月1日,一些违规提前招生的民校再把已经选定的苗子叫回来“走走形式”,完成注册交费。
——外语类学校成政策“例外”。7月4日,2015年南京外国语学校英语能力测试开考,2500多名小学毕业生报名竞争320个名额。记者在现场看到,测试采用全英文考题,涉及小学语文、数学、英语、科学、信息技术、音乐、美术等课文内容及知识,录取比例约8:1。
外国语学校是历史原因形成的产物,当时由于国家缺乏外语类人才而开设,因此不管在基础教育或高等教育阶段,一直保留了选拔外语类人才的“特殊通道”。然而,如今外语类人才已经相对饱和,外国语学校的招生特权成为阻碍教育公平的最后堡垒之一。
——变相“考试”花样翻新。广州自去年开始叫停民办初中“联盟考”,要求改为面谈。广州市教育局民办教育处一位处长说,面谈时不能出现考试的内容,哪怕是“一加一”这样的题目都不允许,可以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开放式思维题等。但一些民办学校在面试中还是利用原来笔试出的那些题目,只是需要口头答题。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