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快餐式”阅读转向“营养式”阅读
“每学期各年级都有推荐书目,要求一学期内要读完,大部分学生都能完成,只是吸收到多少难保证。”六(2)班语文老师刁双林解释,学生为了完成任务,也会抽空看书,但都是囫囵吞枣,浮躁地看完后仅能记住大概的故事情节。
“手指上的阅读”方式不同于“快餐式”阅读,对阅读要求更高,需要学生阅读并理解故事内容,然后再创造制作出人物或场景。“更多地考察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想象,这就需要沉下来,慢慢品读。”刁双林认为这种方式能更好地让孩子学会阅读。
刁双林的观念得到大多数家长的认同。六(2)班学生杭新宇的妈妈朱秋月对此深有同感。“新宇以前看书特别快,半天不到就能翻完一本。”朱秋月介绍,儿子每看完一本书,她都会抽问些书里的内容,十之八九都回答不上来。
朱秋月说,现在,杭新宇阅读时特别认真,慢慢“咀嚼”,偶尔还会托腮思考,实在想不通还会拿着书问这问那。“新宇的阅读内容从原先追求量的堆积转变成量质并举。”
看学生们读书热情越来越高,去年,该校专门开设了“手指上的阅读”课程。“每周一节课,每个年级都有。”陈志峰介绍,为方便上课,学校10多名语文、美工、劳技老师还编印了简单的“手指上的阅读”课本教材。
“他们越往前走,道路越凹凸不平,两旁的原野也越来越荒凉,几乎看不见一座房屋……”这是《绿野仙踪》中的一个场景描写,大家听完什么感觉,会不会有点害怕?我们应该通过表面的“景语”了解其背后的“情语”。“手指上的阅读”教材里有很多类似的案列。
“‘手指上的阅读’不仅仅是读书,做手工,也结合了语文教学。”刁双林说,将枯燥的讲解和酷炫的手工相结合,这种“文我”互动,不仅使语文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让学生的课外阅读更有“营养”。
陈志峰介绍,今年,该校将进一步完善“手指上的阅读”课本教材,从儿童绘本、童话故事、儿童文学等方面分类,形成一至六年级的系列教材。
从知识汲取到综合能力提升
通常,阅读是个体的事。一个人拿着本书,细细读,慢慢品。这个阅读是汲取知识的过程中,提升自我气质、修养。
“‘手指上的阅读’不仅仅能提升自我,还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审美能力、环保意识、合作意识等综合能力。”陈志峰说,这些能力培养是简单阅读完全不能媲美的。
在“手指上的阅读”教室转了一圈,白雪公主、小猪唏哩呼噜、大林和小林等鲜活形象挂满了墙壁。记者的第一反应是真好看,五颜六色的作品很吸人眼球。再仔细看,有点佩服孩子们的脑瓜子,铁丝、丝瓜络、毛线、蛋壳、黄砂、棉絮、泡沫、贝壳……什么都能当制作材料。
“这个白雪公主是四(1)班全体师生耗时一个月共同完成的,长1.8米,宽0.75米。”陈志峰指着裱好的作品介绍,白雪公主的纱裙是孩子们一针一线缝上去的,七个小矮人的衣服都是学生家里的旧衣坏衣剪下来的,头发是破旧洋娃娃上截取的。
“孩子整天盯着家里的旧物,我只要一扔东西,他就捡起来说不能扔,也许下次做手工会派上用场。”黄冬梅笑说儿子赵思缘都快变成“捡垃圾”的了,家里的易拉罐、矿泉水瓶等统统被他回收了,车库里他的“材料”装了两箱子。
有一次,赵思缘做《不一样的卡梅拉》里的一个场景,母鸡卡梅拉的嘴巴一时没想到用什么替代,他妈妈建议用白纸涂色粘贴上去,小家伙说这样作品立体感不强,而且易坏,坚决不同意。在材料箱里左翻右找,最后盯上了餐桌上的柠檬。“硬拉着我剥柠檬皮,还要用电吹风吹干,折腾了好久。”黄冬梅说,最后作品完工后,一家人都很满意,对小孩的吹毛求疵也就能理解了。
孩子们的想象力是无穷的。课堂上,有人用凝固的胶水做出狮子含着的眼泪,表现出狮子的惭愧;有的用点点棉絮点缀出空中漂浮的白云;还有人将黑白纽扣当做动物眼睛……“学生之间交流作品,也会互相提供建议,用什么材料做什么效果更好,谁缺什么材料,家里正好有的会主动提供,没有地也会帮着找。”陈志峰说,这样的阅读方式完全超越了自我阅读,是大家在共同成长,共同分享。
一直以来,该校对“手指上的阅读”作品都没有什么评价标准,只要大家能看懂这个作品就算成功。为更清晰的提高学生的阅读层次,提升阅读能力,该校计划形成一套多元评价体系,分级检验“手指上的阅读”成果。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