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宁夏中考改革方案解读
东莞中考改革方案解读
阳泉中考改革方案解读
盘锦中考改革方案解读
将大道理化成好习惯
2014-11-26
关注掌上高考

  把青少年的德育目标细化为208个好习惯;开发一套覆盖中小学的习惯养成教材;借鉴心理学的“21天效果率”,帮孩子们习得行为准则……

  如何把口头上、纸面上的大道理,变成日常生活中的好习惯,一直困扰教师、家长。从去年开始,湖南衡阳中小学的德育方法,悄然变革。衡阳的新尝试改变了什么,能否推广开,是否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细化:养成教育不仅是大框框,更应是细杠杠

  “校服穿上身,端庄又大方;扣要扣到位,莫把胸怀敞;勤将衣服洗,始终不显脏;简朴是美德,我们要发扬。”

  衡阳市成章中学240班,细致、直白的“学生着装要求”挂在教室里的醒目位置。环顾四周,课堂学习要求、学生语言要求、自主学习要求等诸多“指南”,抬头即见。

  “整天灌输德育的大道理,不如细化为一套具体可行的行为规范,孩子们学起来容易。”成章中学校长汪家良说。

  在湖南师范大学教育专家彭光宇看来,以往的德育方法,大多属于说教,宣讲式、灌输式居多,“老师按任务教,学生当纪律听,至于效果如何,怕是很难令人满意。”

  旧方法不管用的尴尬,引发了衡阳市教育管理者的深思。如何突破德育教学方法过于简单的困境?“我们认为,品德的树立,落脚点在于一个个良好习惯的培养。”衡阳市教育局长周法清介绍,衡阳探索德育新方法,就是从好习惯的养成教育入手。这也便有了成章中学用具体行为规范取代倡导性要求的做法。

  将养成教育纳入学校教学,思路有了,难题来了—国内尚缺一套可供借鉴的系统化指导方案。

  衡阳只得从零起步。从2012年开始,衡阳市邀请了120余位教育专家,启动了养成教育的教材编写工作。2013年8月,一套覆盖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总共24册的养成教育教材,第一次走进了衡阳中小学的课堂。

  教材将学生需要培养的习惯概括为208个,每个习惯定为一讲。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设计不同内容和形式,既有针对性,又注重递进性。彭光宇认为,以案例式教学代替空洞说理,是这套教材最大的特点。

  教材第一册第一讲,内容是“尊重国旗,会唱国歌”。“虽然全篇课文没有出现‘爱国主义’这个概念,但是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懂得尊重国旗,会唱国歌,就是对爱国主义教育有了感性认识。”周法清说。

  固化:习得行为准则后,还应使之持之以恒

  如何让行为要求固化为日常习惯?专家认为,习得行为准则后,还应使之持之以恒,而衡阳市21天习惯养成日程表的设计,是有益的尝试。


  根据心理学和病理学的“21天效果率”,一种行为在坚持了21天之后,就可以形成初步的习惯。根据这一理论,在每本养成教育教材的末尾,均有一套非常细致的行为习惯养成日程表,一共21天—孩子们被要求对应其中所涉及的行为习惯,每天填写完成情况。

  如何让行为要求固化为行为习惯?专家认为,21天习惯养成日程表的设计,正是监督手段之一。

  衡阳市船山实验小学班主任老师刘亚平是“21天效果率”的实践者之一。新学期入学后,她开始教孩子们如何收拾课桌抽屉,并每天坚持检查。不到一个月时间,不用额外督促,班里的孩子们都养成了收拾课桌的习惯。

  此外,彭光宇受邀与其他专家一道,对养成教育的实施情况进行新一轮回头看。“毕竟是一套全新的东西,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彭光宇说。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未标题-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