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宁夏中考改革方案解读
东莞中考改革方案解读
阳泉中考改革方案解读
盘锦中考改革方案解读
中小学机构设置需通盘考虑
2017-08-31
蒲公英评论
作者:
关注掌上高考

  当下,一些中小学的部门领导过多,已是一种普遍现象。比如,近日,有网友向媒体反映称,海南省一所乡村小学设置校长、教导处、德育处、总务处领导岗位16人,其中副校长就有4人。有媒体评论道,领导岗位多,工作效率低下,工作中互相推诿扯皮;还损害了教师们的切身利益,影响了教师们的工作积极性。(8月27日中国青年报)

  中小学校管理人员较多,人浮于事,并不是个别现象,一些地区的部分学校,管理人员本已人满为患,可少数老师还在挤着脑袋想进管理层。

  教育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各项工作存在交叉写作。对于小规模的学校来说,笔者认为,完全没有必要分出教导处、德育处、教研室、少先队等多重部门,更没有必要一律配备分管副校长。

  俗话说:“有山靠山,无上自转。”管理人员众多、分工过细,必然面临着工作相互推诿,甚至互相扯皮的现象,最终导致工作效率低下。这样的结果,只能是加大工作内耗,阻碍学校管理机制的有效运行。同时,因为大量教育资源被占用,必然会影响大多数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之所以出现管理机构臃肿现象,基本原因还是两个字,那就是权和利。据了解,在一般的中小学校里,相比普通教师而言,中层干部以上的领导,无论是任课安排,还是在职称评定、评优晋先、绩效考核等方面都拥有一定的特权,而这正是普通教师既望尘莫及又“望而生恨”之处。

  职称评定、评优晋级、绩效考核,是评价教师的重要抓手,是教师专业水准与工作实绩界定的重要方式,事关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关系到教师的幸福指数与生活成就感。也正因为如此,这些评价要素成为万人瞩目的焦点。如果管理人员在这些“关键点”中把控了绝对的话语权,其评价结果难免有失公允,可能造成利益的倾斜和制度的走偏。

  要精简机构,削减管理人员,就必须铲除附加在管理人员身上的潜在利益链条,去除学校管理的官本位,让管理归管理,教育归教育,遵从行政服务教育、管理服务教学的基本原则,最大可能地发挥管理的作用,最终让管理回到服务的本原。

  首先,要合理设置管理岗位。学校的管理岗位不能随意设置,要按照学校规模大小与性质,确定明确的管理岗位比例。任何学校都无权随意增加管理岗位,盲目任命管理人员。建议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加强学校管理岗位设置的调研与监管工作,科学核定辖区学校的管理岗位,让学校管理人员聘任工作严格因需设置,控制在规定职数之内。

  其次,要规范聘任管理岗位。本年初,中组部会同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校领导人员管理暂行办法》,对中小学校领导人员任职资格与条件、选拔任用程序、任期目标责任、考核评价、职业发展、监督约束等方面提出具体而详细的规定,这一规定是中小学管理人员的政策性要求与规范,需要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以及中小学遵照执行,以提高中小学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再次,要严格考核管理岗位。管理人员是教师群体中的特殊人员,他们在学校管理以及利益分配中拥有一定的知情权与支配权,其工作的内容和性质与任课教师也有显著的区别,因而在考核评价过程中,不能将之与普通教师混为一谈。而应与普通教师实行两套标准,分类评价,单独考核。管理人员在管理身份与教师身份二者之间必须选其一,挂靠相应的标准予以评价。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交叉评价给普通教师带来的制度性伤害。

  最后,要建立现代学校制度。管理人员利益的过度膨胀,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学校管理人治大于法治,学校管理理念与制度的陈旧与落后。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确立现代学校制度,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和内控机制,实行权力清单制度,明确权力运行程序、规则和权责关系。通过严格的约束机制规范管理人员权力,提高学校治理水平。

  (作者梁好,蒲公英评论特约评论员,文章第155次入选“锐评”栏目。此为蒲公英评论网站首发作品,转载请务必标注来源,违者必究。)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SRC-1991952092 2019-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