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宁夏中考改革方案解读
东莞中考改革方案解读
阳泉中考改革方案解读
盘锦中考改革方案解读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8-02-06
教育部网站
关注掌上高考

  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 陈宝生

  同志们:

  现在召开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最近一段时间,有两句话在教育战线形成了广泛共识。一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总体发展水平已进入世界中上行列。二是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全战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首要政治任务,把实施“奋进之笔”行动,作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2018年工作的主要抓手。基于此,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就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总结工作,分析形势,谋划“奋进之笔”,部署教育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任务。

  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总结工作,认清“奋进之笔”新起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始终把教育工作摆在突出位置,系统回答了一系列方向性、全局性、战略性重大问题,深刻阐述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系统科学完整的教育思想。李克强总理多次主持研究教育工作,明确和部署新任务新要求。会前,总理专门作出批示,肯定教育工作成绩,提出明确要求。刘延东副总理明天下午将专门召开座谈会,听取教育部工作汇报,部署下一步工作。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和中央领导同志对教育事业的关心关爱和重视支持。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教育思想指引下,我国教育事业全面发展,成就辉煌,走过了极不平凡的历程。

  一是教育的中国特色更加鲜明。坚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发挥制度优势,挖掘文化底蕴,坚定教育自信。始终把加强党的领导作为根本保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全面加强教育系统党建工作,加强高校学生和教师党支部建设,推进高校院系、中小学、民办学校、中外合作办学党组织建设全覆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出台了《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启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扎实开展“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年”专项工作,打了一场漂亮的思政课质量攻坚战。系统推进大中小学课程教材建设,把好课程教材政治关思想关质量关,各项工作稳步开展,实现了良好开局。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发挥巡视利剑作用,配合中央巡视组做好对直属中管高校巡视工作,完成对部属非中管高校和直属单位巡视工作。教育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广大干部师生“四个意识”明显增强,“四个自信”更加坚定,持续保持稳定局面,成为全社会稳定的“压舱石”。

  二是教育现代化步伐加速。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转变教育发展方式,教育总体发展水平跃居世界中上行列。2016年,学前教育毛入园率77.4%,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3.4%,高中阶段毛入学率87.5%,高等教育毛入学率42.7%。民办教育规范发展,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体系更加健全,“双一流”建设稳步推进。五年来,培养输送6500万高素质人才,优化了劳动力结构,提升了国家人力资源开发水平。成功加入华盛顿协议,工程教育质量得到发达国家承认。高校获国家科技三大奖占比稳定在2/3以上,产出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标志性成果。高校进入世界排名前列数量显著增加,近100个学科进入世界前千分之一。明确“一个不低于,两个只增不减”,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连续5年保持4%以上,2016年突破3万亿大关。建立健全大中小学师德体系,引导广大教师争做“四有好老师”,当好学生“四个引路人”。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现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全覆盖,乡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局面正在形成。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6万多个教学点实现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惠及400多万偏远农村地区的孩子。

  三是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明显增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快补齐短板,提升公共教育服务质量,努力满足人民对更好教育的期盼。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推动城乡学校建设、教师编制、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两免一补”政策、基本装备配置统一。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实施义务教育学校建设史上中央财政投资最大的单项工程,覆盖全国2600多个县近22万所学校。全国2379个县(市、区)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督导评估,约占全国总数的81%,11个省份整体通过。加强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强化联保联控责任,避免因厌学、贫困、上学不便而辍学。规范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多种方式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着力破解义务教育择校难题。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努力解决“三点半难题”,解除家长后顾之忧。80%以上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实现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出台学前教育三期行动计划,加快实现双普目标。启动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高中阶段教育全面加速。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组织编写特殊教育教材,为盲人考生专门研制高考试卷,盲聋弱智三类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0%以上,让残疾孩子同样拥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健全覆盖各级各类教育的学生资助体系,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的目标基本实现。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现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覆盖,每年惠及3600万学生。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一批有特色、高水平中西部高校加快发展。实施国家农村和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累计招生37万人,2017年招收10万人,较2016年增长9.3%,更多农村和贫困地区的学子成功实现了重点大学梦。安排国家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28.7万人,录取率最低省份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缩小至4个百分点。出台便利港澳台青年学生在内地学习、就业、生活新举措。启动援藏援疆万名教师支教计划,助推民族地区教育加快发展。实施“农民工学历与能力提升”计划,帮助农民工“求学圆梦”。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连续五年超过77%,为惠民生、保稳定、促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四是中国教育世界影响力加快提升。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用好国际国内两种资源,教育对外开放工作全方位推进,成为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一张亮丽名片。2016年来华留学人员突破44万,生源地国家和地区总数205个,我国已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国,80%出国留学人员选择毕业后回国发展、为国服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近2600个。海外办学迈出实质性步伐,已举办100多个本科以上境外办学机构和项目。与188个国家和地区建立教育合作交流关系,与46个重要国际组织开展教育交流,与47个国家和地区签署学历学位互认协议。习近平总书记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进行历史性访问,我国与教科文组织关系进入历史最好时期。成功加入《亚太地区承认高等教育资历公约》,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中国教育的话语权不断扩大。推进省部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基本实现主要节点省份签约全覆盖。完善中外人文交流顶层设计,建立8个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人文交流同政治互信、经贸合作共同构成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支柱。525所孔子学院和1113个孔子课堂遍布全球146个国家和地区,全球汉语学习人数达1亿人,中华语言文化影响力不断增强。

  五是教育改革纵深推进。不断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一批标志性、引领性改革举措取得明显成效,教育新体制“四梁八柱”搭建完成,整体进入“全面施工内部装修”阶段。出台《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研制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教育改革顶层设计更加完善。加强中小学志愿服务、劳动教育、研学旅行、职业体验等实践环节,深入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以大力发展校园足球为引领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帮助学生掌握一两项终身受益的运动技能。全面启动自恢复高考以来最系统、最全面的一次改革,31个省份形成实施方案,上海、浙江成功试行新高考。分类招考成为高职院校招生主渠道,2017年比例超过50%。加快推进中考改革,推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综合素质评价,更好发挥素质教育导向作用。健全督导体系,督政、督学、评估监测三大功能不断加强,建立省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机制。修订完成《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残疾人教育条例》,依法治教稳步推进。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以大学章程为基础,学术委员会、教职工代表大会、高校理事会相配套的现代大学制度整体框架基本形成。深化高等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回应和解决高校多年来反映的一些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深化高校科技体制改革,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造活力。加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力度,教育部本级行政审批事项减少近70%。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教育成就是全方位、开创性的,教育变革是深层次、根本性的。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从教育大国迈向教育强国,中国教育进入新时代。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社会真诚关心、积极支持的结果,是教育系统广大教职员工无私奉献、不懈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教育部党组,向关心支持教育事业的各级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表示诚挚感谢!向长期以来奋斗在教育一线、为教育事业付出智慧和汗水的广大教育工作者表示由衷敬意!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