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宁夏中考改革方案解读
东莞中考改革方案解读
阳泉中考改革方案解读
盘锦中考改革方案解读
AI时代更要自然养育
2018-05-17
中国教育报
关注掌上高考

  去年全国两会期间,人工智能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上升为国家战略。“AI时代教育如何面向未来”是当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绕不过的话题。近日,由《父母必读》杂志社主办的2018“自然养育论坛”年度盛典在京举行,主题为“AI时代面向未来的教育”。“虽然这个时代有太多的焦虑,但它依然非常精彩,这个精彩希望不是通过数据等某些可以量化的指标来表示,而是通过鲜活的人和背后的故事。我们需要以乐观积极的心态拥抱变革。”《父母必读》主编恽梅说。

  今天,儿童生活中“自然缺失”的状况令人担忧。孩子热衷于电视、手机、iPad,却因此错过本应与自然亲近的童年;熟悉超市里的半成品食物,却不知食物从何而来,难以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从2013年开始,《父母必读》连续举办了五届自然养育论坛,倡导尊重儿童成长规律、回归健康自然养育。

  主动迎接AI时代

  手机、iPad、网络游戏,从出生就接触得到,现在的孩子被称为网络原住民。2013年牛津大学的研究报告指出,未来20年有47%的工作将会被人工智能取代。未来机器人要和孩子抢饭碗,家长又多了一层焦虑。AI时代孩子将如何应对?

  “未来社会只有两种人,一种是能驾驭科技的人才,一种是可能被AI取代的人力。”林美慧说。林美慧是台湾幼儿教育专家、孟母密钥儿童教育研究院院长,有着30多年亲子教育经验,她是本年度四个推动自然养育人物之一。

  “AI时代,父母要改变思维方式,以批判性思维、科学思维去养育孩子,尊重孩子的生命个体,让他们能尽早接触互联网的新知,成为未来时代的主人。”北京理工大学软件学院院长丁刚毅在论坛上如是说。丁刚毅认为,人工智能为社会生活带来各种便利,家长们不必一味排斥人工智能,重要的是了解它、认识它、掌握它。“人工智能会对人们的生活、对孩子的教育,甚至成人的未来都产生影响,实际上人人需要人工智能。应对人工智能不是让自己变得多聪明,而是能够理解和适应这个时代发生的变化,利用自己的变化完成适应过程。”

  20年来全球互联网的发展像一个人的大脑神经在生长,谁跟这个大脑接触上、谁掌握了这个大脑谁能力强。家长们往往认为孩子玩游戏、微博是耽误时间,实际上孩子是在跟互联网这个大脑结合,在巧妙利用互联网大脑为自己做事。并不是所有上网行为、游戏行为都不好。

  现在是一个“云物移大智”的时代,即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智慧城市影响着世界,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网络是新的自然、新的现实,孩子需要知道网络里面有什么、需要什么。家长要正视孩子生活在互联网大脑的环境中,利用智慧教育,运用教育的智慧实施智慧教育。

  “我们也许无法想象十年后是什么样,世界越是瞬息万变,越要强大自己,只有自己强大了才可以面对。”林美慧说。

  自然让心胸更开阔

  “互联网下孩子的状况关乎人类的未来。一个孩子能够自信地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展开平等、有效的对话,能够达成理解和合作,从而为关乎人类未来发展的事做一些贡献,这才是真正的国际化,为此我们研发了‘志在中国’活动。”本年度推动自然养育人物之一、青少年教育公司创始人马力说。

  “志在中国”是面向全世界热爱中国的青少年,以中西合璧的方式呈现中国之美,活动旨在讲好中国故事、创新成长教育。活动聚焦四个主题:自然生态、文化创意、创新科技和世界遗产。带领孩子们发现美丽中国、向世界传播美丽中国。到最大的自然保护区追寻长臂猿,重走徐霞客之路,到中国唯一以少数民族命名的世界遗产哈尼梯田学习天地人智慧……在这个过程中树立文化自信、收获独到成长。

  2017年3月,“志在中国”“创新科技”的大疆无人机活动中,有一个来自山东某县城读高一的孩子,当地绝大多数孩子没有奋斗目标,每天课余就是混游戏厅、K歌。他说自己曾一度很迷茫,不知道往哪里去,只能随大流打游戏。他说“无人机改变了我的三观”。参加“志在中国”活动之后,他燃起深入学习无人机航拍的热情,回去后跟一个朋友成立了航拍工作室,后来全县的运动会都来找他拍。他寻找各种机会提升技能发展兴趣爱好,他的奋斗目标是成为一个编导。

  “孩子两岁半的时候说要去看北极熊,我们也想带着孩子拥抱这个世界。”于是一家人骑着摩托车,用185天、穿越12个国家到达北极,那时候儿子辛巴3岁。本届另一位推动自然养育人物是知名行者、纪录片导演、80后酷爸老极,《别叫他宝贝,他是行者辛巴》一书的作者。

  他们在儿子出生后,没有挑选最好的幼儿园,而是拿着买学区房的钱带孩子去环球旅行。辛巴5岁的时候,一家三口又用了146天穿越整个南美洲到了南极。在去南极的船上,他们认识了一位在南极工作了45年的动物学家,他每天都给辛巴讲动物保护的故事。在即将离开南极的一天,辛巴在完成一幅动物涂鸦后,让爸爸在画上写上“野生动物是我们的朋友”,并让爸爸拍摄下来拿给中国的大朋友和小朋友看。后来,素材被世界动物保护协会使用,并认定了辛巴中国最小志愿者的身份。

  他们一家人相互陪伴,一同克服困难,感受生命的美好,感受世界的美妙;一同把地理、生物、体育课搬到了世界各个角落,他们的儿子从中懂得了坚强,懂得了独立,懂得了爱和责任。

  慢养需要智慧勇气

  “愈是AI时代,愈是要回归到人性,发掘、认识每个孩子的特质。”林美慧说。论坛上发布了她的新书《AI时代,慢养的勇气》。她指出孩子身心发展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在今天这样物质极大丰富的时代,父母如何学会做减法、减轻焦虑、修炼智慧,秘诀就在于“慢养”。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未来能力中,名校、文凭这些由学校提供的“显性能力”仅占45%,是分数可以衡量的教育;另外55%的“隐性能力”,如责任心、抗挫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才是决胜的关键。林美慧指出,隐性能力的培养是以家庭教育为核心,挑战家长在“短时间内看不到成果”仍坚持慢养的勇气。

  林美慧把父母抬高眼界比喻为“爬楼梯”。美国劳工部的报告指出,未来还有65%的工作尚未被发明。看清这个趋势的同时,育儿的第一要务是回归“扎根”——慢养,给孩子充分发挥自我的机会和时间。孩子的学习主要不在于灌输而是体验,体验很多是隐性的、无法用分数衡量的。

  “不要过度干预成长,是家长慢养的必要课题”,林美慧认为,慢养就是为孩子创造环境和机会,多和孩子互动,实现优质陪伴。优质,绝不是花很多钱上才艺班或请家教,而是引导孩子自主思考、给予启发。

  在女儿1岁8个月时她创办了第一所幼儿园,每天利用上下班带着女儿在车上的时间播放古典音乐。有一天她告诉女儿,音乐在讲故事。女儿不解地问:“音乐里没有人在讲话啊?”于是,林美慧随着音乐的旋律即兴编起故事来。女儿上中班的时候,也模仿妈妈随着节奏、旋律讲音乐里的故事。女儿开始学习长笛一段时间后,她的老师说孩子非常享受音乐的学习,诠释曲子的能力特别好。她女儿四年级时还写过一本厚厚的小说。

  慢养的前提需要家长有平和的心态,既要重视教育,更要尊重教育规律,尊重孩子成长的规律,让家庭生活更具生活化,而不是功利化。读懂自己的孩子,而不是羡慕别人家孩子。孩子的成长就是自然之养。“人与生俱来就有让自己更好的能力。所以在学习上父母不必太过于焦虑,重要的是为他们提供灵魂的呵护、更深层能力的保障。”林美慧说。

  顺应自然养育孩子才是让孩子走上巅峰的唯一路径。

  《中国教育报》2018年05月17日第9版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SRC-1991952092 2018-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