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在84年前的“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开端。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策划炸毁沈阳柳条湖路段南满铁路路轨,随即嫁祸中国军队,进而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次日侵占沈阳。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3月,日本匆忙拼凑起“满洲国”傀儡政权,开始了对中国东北地区漫长的奴役与殖民统治。
日本发动事变,侵占中国东北,并非“事出偶然”,而是蓄意制造。法国著名史学家让·巴蒂斯特·迪罗塞尔在其《外交史》中有如下论述:爆炸发生之际,日本人“恰巧”在铁路附近操练。之后,“日本军队立即占领了沈阳,接着又占领了长春和吉林。日本军队在几个星期内就控制了整个满洲。”“奇怪的是,所有的日本军队几乎是同时在9月18日晚上采取行动的”。“因此,我们可以认为这是一个预定的计划”。
推行“大陆政策”关键步骤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挑战国际秩序、推行“大陆政策”的关键步骤。所谓“大陆政策”,是指日本以称霸东方为目标而推行的对亚洲大陆的侵略扩张政策。亚洲大陆一直被作为日本对外侵略扩张的地缘战略重点。
日本通过甲午战争、日俄战争尝到了以武力攫取利益的甜头,扩张野心持续膨胀,谋划独霸中国东北。1929年爆发的世界经济危机,加快了日本推进“大陆政策”的步伐。对外依赖严重的日本经济受危机打击较欧美更为沉重,大批企业倒闭,主要工业部门开工率仅在50%左右。经济的极端困境引发政治危机,社会矛盾激化。为缓解国内压力,转移社会不满,日本统治集团在强化对海外殖民地掠夺的同时,大幅增加军费支出,加紧扩军备战,积极谋划以武力夺取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1931年6月,日军参谋本部在作战部长建川美次主持下制订了《解决满洲问题方策大纲》,这实际上是一份军事侵占中国东北的行动计划。
映射列强远东争霸格局
“九一八”事变映射帝国主义列强远东争霸的国际关系背景。一战期间,日本趁欧美列强无暇他顾,加紧对华扩张,向袁世凯政府提出“二十一条”要求,试图将中国变成其独占的殖民地。战后,日本经济实力增强。在中国对外贸易中,日本超过英美跃居首位。根据《凡尔赛和约》,日本继承了德国在华一切特权及太平洋赤道以北岛屿,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势力进一步增强,这导致它与西方列强特别是美国矛盾加剧。
一战后的美国随着经济与军事力量的增长,急于夺取远东太平洋地区的霸权,迫切要求根据新的力量对比重新瓜分世界。针对日本在华势力的迅速扩张,美国参议院1931年1月成立专门委员会,研究制订对华经济扩张计划,建议对华贷款3亿美元(即“白银贷款方案”),供中国收回被日资控制的铁路。美国资本大量涌入东北,计划修建与南满铁路平行的铁路,开始与日本展开激烈争夺。
美日矛盾激化构成“九一八”事变的多边背景,而国际关系列强争霸的本质又决定了日本的侵略行径无法被有效遏止。日本军事侵占中国东北,公然挑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破坏了远东太平洋地区的均势格局,而美英出于借助日本镇压中国革命以及反苏反共的目的,对其采取了姑息纵容政策。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