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宁夏中考改革方案解读
东莞中考改革方案解读
阳泉中考改革方案解读
盘锦中考改革方案解读
小学生创作诗歌《书包》控诉学习压力大(图)
2011-02-09
关注掌上高考

书包 能否有个“限购令”?图:Gettyimages

书包 能否有个“限购令”?图:Gettyimages

  最近,一名六年级小学生创作的诗歌《书包》在许多亲子论坛上热传。诗中,小作者表达了自己对学习压力的无奈,并发出了出台“书包限购令”的呼吁,让看过诗歌的父母们感叹不已。儿童文学作家肖存玉表示,《书包》道出了孩子们内心深处的心声,应当唤起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对当前小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的思考。

  撰文:许俏文

  孩子抱怨书包多学习压力大

  去年底,武汉市育才二小组织了一次“诗歌大赛”,要求孩子们用诗歌的形式写出心中的感受,其中六年(2)班的学生张潼昕的诗《书包》引起了老师的关注,并被学校推荐到当地的报纸上发表。经媒体报道后,此事在网络上广为流传。“减负”的呼声已喊了多年,可是孩子们的书包重量还是一天一天增长,书包数量也一天一天增加。这首诗写出了孩子的真情实感,也反映出目前小学生学习压力过大的现状。

  家长热议:

  心疼但现实不容心软

  儿子也在读小学六年级的家长张才煦看了《书包》后很有感触:“诗中所描述的情况跟我儿子的情况差不多,他也有三四个不同的书包,分别是上不同的补习班或兴趣班时背的。听到孩子的心声,我确实也觉得心疼,但现实情况却容不得我心软。”张才煦说,“现在初中优质学位还不是很多,如果靠电脑派位可能会希望落空,所以需要孩子参加一些选拔考试主动去争取,孩子现在可能苦一点,但是将来如果考上好的初中、高中、大学,那现在的苦都是值得的。”

  小学生写诗呼吁出台“书包新购令”一事在新浪微博上也引起了家长们的关注,有家长认为这是中国一贯的考试制度造成的,也有人认为是家长造成的。

  王刘爱智:就连外国人都感慨中国的孩子从小学到大学都是一直在考试,我觉得这不是家长和孩子的问题,而是中国从古至今的考试制度造成的,如果相应的制度不进行改革,光是一个小小的书包就能够解决问题的实质吗?

  西西的自言自语:人成功的路有很多条,不想给孩子太大的压力,希望孩子的童年能够幸福快乐!

  比古玛姆:这样的限购令,家长一定会强烈反对。

  王宇霞:现在的小孩真的是活得辛苦,学习压力大,缺少应有的快乐童年。一个书包折射出多少耐人寻味的事情!

  张嫕:作为家长,我非常赞同。多还一些时间给孩子,多还一些自由给孩子。会发现他们能比我们要求的做得更好。

  泓羽妈:听着就心疼,可有用吗?限有什么用?限了,书包少了,童年快乐了,成年怎么办?压力还在,竞争还在,快乐还在吗?

  教育人士:

  小书包承载大教育

  广州市某省一级小学的六年级班主任冯老师表示,小小书包承载的却是教育大问题。书包过多,实际是孩子校内和校外课业负担过重的一个表现。“书包限购”,最重要的是教育部门、学校、家长三方都意识统一,光进行表面、简单的“书包限购”,却不真正对学业负担减重,又能减去孩子们多少压力?冯老师说:“如今,教育部门考核学校的一个重要指标仍然是学业成绩,老师转嫁到学生身上的学习压力自然也不少,而且现在教育资源还没有达到很均衡,大部分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好的学校里读书,于是众生齐挤独木桥。为了提高孩子挤进名校的几率,家长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兴趣班,以至于孩子的‘包袱’越来越多,在校内和校外都感到压力很大。要想‘限购书包’,丢掉压在孩子身上的‘包袱’,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和家长三方的共同配合。”

  儿童文学作家:

  诗歌反映了孩子

  内心深处的呼声

  对于《书包》这首学生作品,儿童文学作家肖存玉表示,《书包》的小作者通过这首诗歌提出“书包限购令”,发出了小作者内心深处的呼声,唤起了读者对当前小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的思考。诗歌以第一人称的形式,生动地描写了几个不同学习阶段书包的功能,隐秘地道出了大人对小学生学习内容层层加码,使他们压力越来越大的生存状况。

  肖存玉说:“多年前,我国教育部就已提出要给学生减负,包括书包重量要减轻。当时一个小学生的书包一般都有15斤左右,一个小同学曾经对我说:‘书包压得我驼着背,伸着脖子,走起路来活像一只蜗牛在爬行。’还有一个同学说:‘尤其是下雨天,背着大包,提着小包,手上还拿着一把长长的伞,就像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

  在教育部采取的强硬措施下,学校的兴趣班被制止了。可是,社会上公立和私立的兴趣班像雨后春笋般冒出。尤其是受到特长考级、加分、获奖,甚至保送名牌大学的种种诱惑。一部分家长并没有考虑自己孩子的兴趣和能力,而强行他们参加多种特长班。经过几年的磨炼,绝大部分同学达不到自己的理想,反而耽误学校的正常学习而应取得的良好成绩。

  “我想,我们的家长读了这首诗歌后,对今后如何引导、激励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特长等方面都会有一个新的认识。”肖存玉说。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