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宁夏中考改革方案解读
东莞中考改革方案解读
阳泉中考改革方案解读
盘锦中考改革方案解读
校园欺凌发生频次密集地域范围广泛
2016-12-16
新华每日电讯
关注掌上高考

  最近一段时间,校园欺凌问题成为社会各界热议的焦点话题。《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6)》中提到,近年来校园欺凌发生的频次密集,地域范围广泛,覆盖了绝大多数省份。据教育部统计,仅今年5月至8月,各地上报的校园欺凌事件就多达68起。

  上个月,教育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多项措施,要求积极有效预防校园欺凌和暴力,依法依规处置学生欺凌和暴力事件。

  校园欺凌危害校园秩序,损害学生身心健康,已经成为校园生活中的一大毒瘤。为何校园欺凌事件呈现多发态势?我们应该通过哪些方法铲除滋生校园欺凌问题的土壤?其他国家有哪些防治校园欺凌的成功经验?第31期“议事厅”,新华每日电讯邀请新华社记者、专栏作家等撰文,从多个角度分析校园欺凌问题,探寻有效的治理之策。

校园欺凌发生频次密集地域范围广泛

  漫画:曹一

  遏制校园欺凌须德法“两教”并重

  学校和家长,要让孩子懂得道德的边界和法律的底线,懂得什么是善恶,让孩子从小就把崇德守法树立为人生坐标,明白要为自己的行为担负道德和法律的双重责任

  新华社记者孙闻、李舒

  近日,北京海淀区中关村第二小学“校园欺凌”一事引发社会热议。一个时期以来,校园欺凌事件多有发生,暴露出当事学校在道德和法治教育上的短板。

  校园应是最阳光、最安全的地方。校园暴力频发,不仅伤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也冲击社会道德底线。教育部门要会同相关方面多措并举,特别是要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坚决遏制漠视人的尊严与生命的行为。

  德与法,是最基本的人格教育。小学三四年级,是孩子自我意识确立的关键期,也是公民意识养成的关键期。学校和家长,要让孩子懂得道德的边界和法律的底线,懂得什么是善恶,让孩子从小就把崇德守法树立为人生坐标,明白要为自己的行为担负道德和法律的双重责任。这对于把他们培养成一个知美丑辨善恶、见善不欺、见恶不惧、见义勇为的正派人至关重要。

  上述小学里一名小学生把厕纸篓扔到同学头上,这种行为是嬉闹,还是欺凌?对此,从道德和法律两个维度厘清边界,不仅有利于事件解决,对学生们来说也会是一堂鲜活的德育法治课。而涉事的家长、老师、学校乃至社会各界都是这堂课上的“老师”,一言一行都被孩子们的目光聚焦。事件仍未解决,每个当事方都应该向孩子们展现自己的法治意识和道德担当,要评估自己的言行是在向孩子们传递正能量,还是扩散负能量。

  教育是面向未来的,其根本在于要为未来的中国培养什么样的主人翁。以此衡量,我们今天不对孩子的失范行为作出准确定性,既是对孩子的未来不负责任,更是对国家之未来不负责任。

  中关村二小事件提醒我们,道德和法律教育的重要性丝毫不逊于知识的传授。往近了说,它关系到家庭和谐邻里和睦,关系到我们是否拥有健康心理和美好的生活;往远了说,则关系到我们要把国家的未来托付到什么样的人手中。

  既然这样,今天面对孩子的失范行为,我们为何不把道德和法治教育抓得实一些呢?

  新华社北京12月13日电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